开心彩票_开心彩票
开心彩票2023-01-31 16:05

熬夜看个球 怎么还得了“世界杯综合征”?******

  近日,广东梅州的一家医院专门开设的“世界杯综合征”门诊火了。前两天,阿根廷小组赛首战失利,1比2不敌沙特阿拉伯,这让很多球迷情绪激动,甚至胸闷气短。门诊专门为球迷开通了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会诊。据介绍,这些主治医师们均为医院足球队成员,更能共情球迷们的情绪。

  1 世界杯综合征是什么?

  “世界杯综合征”是个统称,指的是世界杯期间,由于时差关系,不少球迷为了看直播选择熬夜观看,几天下来,身体吃不消出现胸闷气短、睡眠障碍、肠胃不适等与看球相关的疾病,熬夜和情绪激动是主要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血管疾病。看球时情绪波动过大,改变作息时间不断熬夜是主要诱因。如果出现头疼、头晕、恶心、胸痛等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及时测量是否有高血压。如果出现胸痛,一定要尽快就医。

  胃肠道疾病,具体表现为胃疼、呕吐、腹泻等。很多球迷一边看球一边吃东西或饮酒,因此给肠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容易诱发胃肠炎、胆囊炎等疾病。如果饮食不洁或者生冷还会引发胃肠道感染、腹泻等。

  呼吸道疾病。看球时容易激动,加上饮酒后身体容易发热,这时候脱衣服容易受凉,再加上疲劳过度,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年龄偏大的球迷,作息时间改变和情绪波动,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熬夜看个球 怎么还得了“世界杯综合征”?

  2 看个球怎么就生病了?

  不少网友表示不理解,看个球而已,至于熬大夜吗?

  首先客观上来说,由于时差的关系,确实需要熬夜才能看直播。2022年世界杯小组赛阶段共有12个比赛日,每日四场比赛,分别在当地时间13时、16时、19时和22时(北京时间18时、21时、次日0时和次日3时)开球。所以对于一些球迷来说,熬夜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又有网友说了,那看重播不就行了吗?但是对大部分球迷来说,只有看直播才能体会到看球的乐趣:直播时的参与感、一起见证历史的兴奋感、仿佛自己的参与观看能改变比赛结果、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别说让球迷看重播了,甚至延时几秒都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毕竟隔壁的都已经欢呼了,你还在紧张着这个球到底能不能进。所以,熬夜看球,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大喜大悲,对一些看球的粉丝来说,可能真的至于。

  3 如何预防“世界杯综合征”

  毕竟身体要紧。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世界杯综合征”,在快乐的同时又能保持健康吗?

  1、减少熬夜,补充睡眠。尽量选择最想看的比赛时间观看,凌晨0点和凌晨3点的球,如果不是非看不可,就早早洗洗睡吧。如果实在要熬夜,也记得补充睡眠,在不看比赛的时候利用午休、熬夜前的两小时等时间进行休息。另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等人群,都不宜熬夜看球。

图片

  2、饮食方面,夜宵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油腻煎炸食品和冷饮尽量少吃少喝。可以准备一些水果,减少胃肠负担的同时也能补充维生素。还可以喝些茶,相关研究表明,茶叶可能具有预防和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潜力。

  3、锻炼方面,看球时要避免久坐,特别是患有颈椎、腰椎疾病的球迷,应该每半小时起身活动,避免久坐诱发疾患,但注意不要剧烈运动。

图片

  4、控制情绪。夜里的血管较为脆弱,切勿大喜大悲,过于激动。球迷们要理性看球,正确看待输赢,不要把支持的球队输赢与自身输赢混为一谈,注意控制情绪的起伏。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重庆晨报、健康时报、四川在线

  整理:党敏

开心彩票

美国甩掉的锅让中国背?中国给了这三个回复******

  美国自2017年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以后,不仅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联盟带来重重一击,也甩掉了很多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和第二大碳排放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期间,有发达国家企图混淆中国发展中国家定位、渲染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意图让中国承担更多责任,将美国“不背的锅”甩给中国。

  面对美国的“退群”和发达国家的“@”,中国的回复是:“我们拒绝‘背锅’。”

  回复一: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已做出超出法定义务的努力

  有声音指出,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认为中国不应该享有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权利,应该承担像发达国家一样的责任。对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声音是因为还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中新社 陈溯/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中新社 陈溯/摄

  解振华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参加的第一场活动——“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指出,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8800美元,仅为全球人均GDP80%的水平,在全世界排在70多名,还未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还有3000万至7000万贫困人口。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中国仍面临着严峻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消除贫困,还要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等等非常大的挑战。“中国要实现NDC(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作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高。中新社 陈溯/摄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高。中新社 陈溯/摄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高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享有发展中国家的权利。“有一些发达国家想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中‘摘出来’,这从法律角度和现实角度都不可能实现。”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是率先大幅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是实现相对减排。对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一直不曾懈怠、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前面。2007年中国颁布了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并持续强化和落实国内相关政策。

  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最近25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力行节能,累积节能量占全球节能量50%以上;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达6.5亿千瓦,占全球的2.8%。淘汰关停火电机组1.7亿千瓦,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装机总量的两倍;三是解决交通领域排放问题,中国快速发展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总拥有量占世界拥有量的50%;四是增加森林碳汇,中国的人工造林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应该采取的措施我们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在全球减排总量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解振华表示,中国减排取得的进展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回复二: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 碳排放第一并不奇怪

  中国虽然是第一大碳排放国,但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排放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李高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此碳排放总量较高。从人均来看,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比美国低得多。”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多,经济体量也大,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最大的,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增加的,但每单位GDP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下降的,即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是不断上升的。

  何建坤表示,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才是考察一国碳排放情况的准确指标。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17年年底,中国已经提前三年超额完成这一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还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在这种情况下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速度仍超过4%,远快于世界2%的水平,令世界瞩目。”何建坤表示,根据《巴黎协定》,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经济领域的减限排,发达国家则要实现全经济范围的绝对减排。有声音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也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全经济范围绝对减排。对此,中国表示“做不到”。

  李高表示,中国经济仍处在中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碳排放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峰值。

  《巴黎协定》重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即划定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阶段。

  李高表示,虽然中国碳排放还未达到峰值,但中国会继续强化减排措施,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的总量,并与中国国内防治污染的政策相结合,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多贡献。“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尽可能快地降低碳排放水平,但不能超越国情和发展阶段。”

  回复三: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责任 中国不背美国的锅

  有外媒指出,中国应该如发达国家一样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于目前美国“退群”的现状,也有发达国家意欲让中国来补上资金漏洞。

  对此,解振华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金问题上,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基于历史责任、当前发展水平能力,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是义务。2015年中美元首就气候变化发布的联合声明更明确提出,敦促发达国家出钱,鼓励发展中国家自愿出钱,欢迎其他私营机构出钱,这些都是划定的非常清楚的。

  “我们不会去填补发达国家应该做的事情。”李高表示,比如美国曾经承诺给绿色气候基金(GCF)捐赠20亿美元,但现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资金也随之没有着落,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如果美国不履行已经提出的资金承诺,请其他发达国家来填补,中国不会负担这笔资金。

  李高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法定权利得到资金支持,但中国并没有滥用这一权利,中国积极推动发达国家拿出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没有从绿色气候基金得到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中国主动通过南南合作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力度,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陈溯)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开心彩票地图